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东莞在线首页 爆料QQ:165687462 24小时全国热线:400-664-0084
您现在的位置:东莞在线 > 生活娱乐 > 正文
鸦片战争博物馆、 虎门林则徐纪念馆
阅读[889]作者:东莞在线 来源:dg.net.cn 时间:2007/12/7 14:49:04


  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是一座专门收集、陈列、研究林则徐、鸦片战争文物史料和保护有关文物遗址的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它座落在东莞虎门。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清朝饮差大臣林则徐把收缴的英美鸦片贩子的2376254斤鸦片在广东虎门镇口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这一壮举,有力地伸张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严禁鸦片的决心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在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前,虎门要塞司令曾在当年销烟的地方立了一座高约一米的“林文忠公销烟处”的纪念碑。但无人管理,整个销烟池旧址杂草丛生,荒芜不堪。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虎门销烟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党和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树起了“林则徐纪念碑”。1972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将“林则徐纪念馆”改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把“林则徐纪念碑”改成“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碑”。这无疑是不合建馆的原意。于是,在1985年,重新定名为“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为了更好地收集、研究鸦片战争历史的文物资料,保护鸦片战争遗址,向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再增加一个馆名“鸦片战争博物馆”(现在两个馆名,一套班子,一个馆址)。1987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先后从海军部队接管了沙角炮台和威远炮台,并分别成立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远炮台管理所,交由该馆管理。随后,1989年把原有的纪念碑拆除,树起了由林则徐铜像与花岗石卧碑像结合的“虎门销化鸦片纪念碑”。

  目前,该馆管理的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的面积达50万平方米。林则徐销烟池旧址是1839年林则徐为销毁英美鸦片而挖的,池有两个,据记载:每个池纵横十五丈余尺,池底平铺石板,池边栏桩钉板,前设一涵洞,后通一水沟,池岸周围广树栅栏。现在馆区的两个销烟池是1972年在考古挖掘基础上初步复原的,它是当年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历史见证。

  虎门炮台旧址、沙角炮台、威远炮台、靖远炮台、镇远炮台、南山炮台、蛇头湾炮台、鹅夷炮台都是十分重要的战争遗迹。

  沙角炮台位于珠江口外端之东岸沙角山,它始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初为英国侵略者所毁,道光二十三年及光绪年间先后重修、扩建。现存的沙角炮台主要由频海台、临高台、捕鱼台等炮台组成。沙角炮台与虎门海口西岸的大角炮台斜峙相对,相隔约4000米,构成虎门海口的第一道防线。当年,爱国官兵曾在这里英勇抗击过英国侵略者。1841年1月7日,英军进犯沙角,六百余名官兵英勇抗击数倍于己之敌。因弹药耗尽,寡不敌众,守将陈连升父子及大部分官兵为国捐躯。沙角白草山麓的节兵义坟,就是部分阵亡官兵的合葬墓。它也成了人们凭吊英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

  威远炮台、靖远炮台、镇远炮台、南山炮台、蛇头湾炮台与鹅夷炮台分别位于威远岛武山西南至东南的海边、山腰上,都是鸦片战争前后修建、改建的。它跟与之相对的横档、永安、巩固等炮台构成了虎门海口的第二道防线。1841年2月26日,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领官兵在此防线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最后在靖远炮台壮烈牺牲。威远岛上诸炮台虽几经战争的破坏,自然的损坏,但部分仍保存较完整。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所管理的这些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军事研究价值,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的良好教材。该馆的主建筑陈列大楼为仿古炮台建筑,在建筑中变体再现了当年使侵略者丧胆的虎门海防炮台工事的建筑符号,具有鲜明的特色。

  这座陈列楼建筑面积为2400平方米。主要为《林则徐禁烟与鸦片战争史实陈列》,分八部分:一、鸦片战争前的形势,二、罪恶的鸦片输入,三、林则徐与广东禁烟,四、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五、广东军民的抗英斗争,六、沿海各省军民的抗英斗争,七、鸦片战争的结局,八、扑不灭的反侵略烈火。这个基本陈列主要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有关文物资料,揭露当年英国侵略者武力侵略中国的罪行,概括反映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英雄业绩,肯定林则徐等爱国官兵的历史功勋,歌颂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该馆的陈列形式突破了传统的陈列手法,注意把文物放在一定的环境气氛中去展出,采取画物结合,实物与辅助展品结合,采用场景、沙盘、声光电模型、寻像放映等多种手段,使陈列形式生动、形象。如该馆为了反映当年林则徐、关天培用木排铁链封锁虎门海口的情形,把征集来的木锚及一艘早期的划船送上展厅,并复制了大木排铁链,与长33米,高2.8 米的虎门海口形势背景画相结合,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颇为壮观的场景,形象地再现了当年用木排铁链封锁虎门海口的形势,大大增强了展览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发挥文物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该馆还十分重视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讲解员队伍,免费为观众讲解。正是这样,该馆以内容翔实、形象生动的陈列展览,规模宏大的林则徐销烟池与鸦片战争古战场遗址,以及在这当中发生的许多抗敌御侮的悲壮故事,构成了一个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窗口,一个抚今追昔、凭吊英烈、激发爱国情怀的大课堂。多年来,广大的国内外观众踊跃到该馆参观、学习。该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990年以来,该馆共接待了600多万观众。仅去年,就接待观众125万人次。许多观众到该馆参观后,深受教育。一位海军战士在留言簿上写到:“观览鸦片战争博物馆,知史、懂史,更能坚定爱国之心”。一位普通的观众叫孙若伟,他留言:“来此观看之后,心情特别的不平静,作为当代青年,应该牢记历史的丰碑,时时刻刻用自己所拥有的光和热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一位英国客人参观后激动地在留言簿上写到:“这个博物馆的展览感人至深,使人观念难以忘怀,我谨代表英国人民向中国人民道歉”。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该馆十分重视、关心。近几年来,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四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监该馆视察。江泽民总书记为该馆题写了林则徐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李鹏总理两次为该馆题诗,并为该馆题写了“林则徐销烟池旧址”,胡耀邦同志也为该馆题写了馆名。中央领导对该馆充分利用文物资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给予高度的评价。1991年国家文化部、人事部联合授予该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3年,国家文物局授予该馆“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称号,1995年,共青团中央授予该馆“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称号,广东省委、省政府,东莞市委、市政政府分别授予该馆“文明单位”称号,1996年,中央六部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教育委、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命名该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该馆又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鸦片战争博物馆座落在虎门镇解放路的尽头。该馆辖下的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正门是一座城堡式的门楼,进入门楼,迎面处屹立着一座粉红色的大型群雕,那一个个抚炮擎戟,横刀欲跃的英雄形象,令人顿觉雄风扑面,豪气陡增。群雕的右前方,铁栅圈栏碑亭刻着:销烟池旧址。回想1839年英美帝国主义者的118.5万多公斤的鸦片,就在这里被化作滚滚浊流,消失在滔滔江水之中。与销烟池百米之遥的虎门销烟鸦片纪念碑上,正端坐着林则徐的铜像,再往前走,就是博物馆的正楼了。这也是一座城堡式的现代化建筑。

  在2400平方米的展览馆里,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那一支支丑陋的烟枪都在控诉着帝国主义者的卑劣与凶残;那尊尊的古炮,那一根根铁索,在吟颂着虎门军民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林则徐销烟池

   林则徐销烟池,位于虎门镇口村南面。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钦差大臣林则徐的主持下,清朝军民就在当时开挖的两个池内,用盐卤水泡浸,再加生石灰的方法,销毁英美鸦片237625斤。销烟之法,向来以火烧。焚烧后,必有残膏余沥渗地,积惯熬煎之人,挖地取土,竟能十得二三,其流毒仍难尽绝。林则徐等广咨博采,知鸦片最忌盐卤及石灰。凡以烟土煎膏者,投以灰盐,即成渣沫,不能成膏。然逐箱烟土,皆用灰盐煮化,则锅灶之设,需累百盈千,难于照管,转兹偷漏;若少设锅灶,又费时难煮。

    林则徐经再四酌商,定于此地海滩高处,挑挖两池浸化。其池平铺石底,纵横各十五丈余,四旁拦桩钉板,不令少有渗漏;前面设一涵洞,后面通一水沟;池岸周围,广树栅栏,中设棚厂数座,为文武员弁查视之所。

    其销化过程,先由沟道车水入池,撤盐成卤;所有箱内烟土,均过称造册,逐个切成四瓣,投入卤中,泡浸半日;再将整块烧透石灰,纷纷抛入池内,倾刻便如汤沸;民夫各执铁锨木耙,立于跳板,往来翻戳,务使颗粒悉化;俟至退潮,启放涵洞,渣滓随浪送出大海,并用清水涮涤池底,不任涓滴余。若甲日第一池尚未涮清,乙日便用第二池,其泡浸翻戳如前法。

    林则徐销烟后,这两个池已废弃湮没。1972年重新发掘复原。

沙角炮台
 
 
    位于虎门沙角山顶。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当时配有大小炮十三门,现存濒海台和刻有“沙角”字样的石牌坊各一座,大炮3门,还有“林公则徐纪念碑”、捕鱼台等。
 
    沙角炮台原称沙角山炮台,清嘉庆五年(1801)由广东总督吉庆上奏:“虎门海口外沙角山,逼近大洋,地势陡峭,为洋船必经之路。该口虽有横档、南山、三门炮台,但海面辽阔,远至30余里。炮位轰击,似难得力。”为使“形势、联络、防御更为周密”,经准而建。据关天培《筹海初集》记载:炮台“周42丈,台上炮洞11个,配大小铁炮11位。台门配炮1位,另铸500斤生铁炮1门备用。台上建有神堂、官厅4间,官房3间,兵房17间。还建有火药库等。均系青砖结构。台基、台面、垛口、炮洞等用花岗岩石砌筑。
    沙角炮台与大角炮台东西斜峙,形成鸦片战争时期虎门海防第一重门户。但两台相距3600米,炮火封锁不住洋面。关天培就任广东水师提督后,将沙角炮台改为号令台,并在对面的白草山顶建望楼一座,楼前竖一高杆,日夜瞭望。
    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英军向沙角、大角炮台进攻。陈连升率领守台官兵拼死抵抗。因敌众我寡,守军大部分壮烈牺牲。陈连升中弹阵亡,儿子陈长鹏投水殉国。炮台被毁。
    咸丰七年(1857)五月二十七日,在抵抗英法联军战斗中,清军失败,再次被毁。光绪九年(1883)由广东总督曾国荃修复。
    光绪十一年改建新式大炮,沙角地区炮台“计正台13座,副台2座,置洋炮16尊。”1984年兴建火力发电厂,狮子山、白鹤山、象山、凤凰山上的新式炮台随山头被夷为平地。沙角地区现存濒海台、前捕鱼台、后捕鱼台、左捕鱼台、右捕鱼台、仑山炮台、仑山霹雳台、振威台。
 
威远炮台
 
 
    位于虎门镇威远岛上,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是虎门寨主要炮台之一,1842年2月26日,广东水师将士在此与英军激战。
 
    威远炮台位于珠江口虎门威远岛南山西南侧的海滩上。清道光十五年(1835)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为加强广东海防力量所建。该炮台是虎门海口防务中的主要炮台之一,在鸦片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与镇远炮台、靖远炮台相连,扼珠江出口之咽喉。现保存较好的是威远炮台。炮台炮位为保垒状相连,用灰沙构筑。
    威远炮台雄伟壮观,湾长210米,敌台长110米,有炮洞40个,洞口周长7米,共安炮40位。整座炮台俱用厚、宽0.3、长1.5米的花岗岩石平排五块,横顺钉钩密砌,垒叠至   4.2米后,上用三合土夯筑垛墙高2米、厚1.4米。炮台两侧包角石墙长45米,高4.2米,其上亦用三合土夯筑高2米、横宽3.3米的垛墙。此外,在炮台后还附设官厅一座三间,兵房 12间,药局一座,东西城楼各一座,石级码头一座。药局、码头用花岗石砌筑,余为青砖结拱建成。
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六日(1841年2月26日)英军向虎门炮台发起总攻。游击麦廷章守军死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炮台陷落后被毁。道光二十三年(1843)七月再建。咸丰六年(1856)十月十六日,再次被英军占领摧毁。光绪八年(1882)由总督张树声奏准修复。
    最早向观众开放的威远炮台是在南山炮台的基础上扩建的。南山炮台位于亚娘鞋岛,面朝西南,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造,是虎门海口诸炮台建造年代最早的炮台之一。炮台周长52丈5尺,炮台设炮洞12个,安放大小生铁炮12门,另贮500斤生铁炮6门,熟铁小炮2门,配防弁1员,防兵30名,台上神堂2间,官兵住房共12间,药局1间、炮洞石砌,台面垛口均为砖砌,由于此台所处的地势稍高,发出炮弹往往容易冒过船顶,防守不够得力。故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邓廷桢、关天培奏准于原南山炮台前加筑月台一座,名南山威远月台。
    南山炮台及威远炮台与其西北侧的镇远炮台,横档岛上的横档炮台形如品字,组成严密的火力交叉网,控制着虎门海口从海上进入广州的主航道。当时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创设木排铁链两道,拦截此咽喉要冲,又于威远、镇远间添建靖远炮台(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竣工)一座,故此处成为防守虎门海口的主要防线。
    镇远炮台建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位于虎门亚娘鞋岛南山炮台之西北侧。炮台面对西南,台上设炮洞40个,安置大小生铁炮40位,另贮800斤生铁炮3门,配防台千总1员,防兵60名,台上神堂3间,官房3间,兵房20间,军火药房2间,炮洞垛口地面先系粗石砌,后由关天培奏准改用三合土筑,以防炮击飞石伤人。
    镇远炮台与威远炮台及江中横档岛上的横档炮台形如“品”字,所辖水域为海上出入广州之咽喉,在鸦片战争中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镇远炮台是由七个露天炮位、火药房、兵房等组成的炮台群,每两个炮台均有暗道相连。七个炮位依山而设,雄视海口,甚是宏伟壮观。
 
    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六日(1841年2月26日)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这里率守军与英国侵略者进行英勇战斗,壮烈牺牲。南山、威远、镇远三炮台被毁。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七月再建。咸丰六年十月十六日(1856年11月25日)三炮台再次被英军摧毁。光绪八年(1882)由总督张树声奏准修复。光绪十一年(1885)重修南山炮台,将原炮位一律改建为露天炮位,命名为威胜东台。威胜东台于1996年维修,1997年春节开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7-2017 www.dg.net.cn 东莞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东莞 粤ICP备14023058